发布日期:2021-11-23 14:26:09 浏览次数:1448
项目名称:卧龙自然保护区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
业主单位: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用地面积:50.667 ha
建筑面积:12524㎡
建筑高度:11.5m
设计/建成时间:2010.8 / 2014.6
人地共生的伦理因袭,隐、逸、融、合的空间组织,绿色低耗的理念技术,共同塑造今日川西大地上的林盘画意。
[ 概述 ]
总平面图
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是汶川5.12地震后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援建的项目,是世界首个熊猫医院,兼具大熊猫的疾病救治、疗养、疾病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项目设计贯彻“全寿命周期”内资源消耗最小的绿色建筑理念,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设计及运营标识。
[ 缘起 ]
川西林盘
"林盘"化格局的总体鸟瞰
川西坝子在经年累月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一种特殊的地缘模型:林盘。林盘本质上系一群圈层单元成组的聚落组织方式。每一标准的基本单元通常由三环向心层次圈——居住层次+风景层次+生产层次——的三层次综合型单元围合形成,单元与单元间依地势相接,不同单元间达成疏密有致、路网交织与星罗棋布般的林盘景致。
川西林盘基于传统对人与自然共生秩序的伦理因袭和“隐”逸“融”合的空间氛围,与项目设计无意作宏大的叙事,定位于还原建筑与环境朴素关系的逻辑基点不谋而合。通过研读林盘中建筑、院落、环境(植被)等元素之间的互为图底关系,引导形成面对诸多关系的处理策略。此为其“林盘”化格局。
疾病防控与研究区的多层次组团
大熊猫康复与训练区的多层次组团
熊猫康复与训练区的分层次位置经营与分层次场景制造
疾病防控与研究区组团、办公区组团严肃凝视
救护与检疫区组团的相互“打望”
环境因子叠加节约土地
总体布局的聚落化,是对川西“林盘”智慧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的直接“引用”,每幢或每组建筑的分解或构成都服从采光通风的基本节能原则,空间组织上形成“林盘”单元,“林盘”单元被置于原有民居宅基地范围内,并做减少土地承载力的收缩。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势地貌不变,节约用地,还土地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环境互为映衬,彼此消隐。
[ 形式演化:汲取地域性民间智慧 ]
疾控中心工作区鸟瞰
传统川西民居的被动降温技术
导流 + 缓冲腔体围合的室内温度调控方式
川西传统民居坡屋顶下、居住空间之上是通风的储物空间,其大部分时间改善舒适度的调节作用明显。新建筑单体的形式承袭川西民居特点采用坡屋顶,结合可开启(电动)的吊顶,地源热泵采暖等现代技术,使屋顶与保温吊顶间的空间起导风通风的组织及布置设备和管线之用,因此坡屋顶的坡度不再是传统民居的形式翻版,它以更缓的坡度取其神似。
科教中心
行政办公东侧外观
兽医院
后勤服务单元挑檐与开窗
行政办公楼立面开窗及镂空砖墙
因建筑功能要求进深加大,建筑墙体的开窗选择了利于采光,同时满足通风的细高比例窗,并做成深凹窗洞的形式,结合深挑檐(具有导风作用)形成综合性外遮阳作用,采光节能兼得,形式上已不再是对传统民居的模仿,转而是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关注视觉物理功能(空间的对景)和审美体验的措施。
疾病防控研究中心内院
行政办公区内院
建筑形态取自地域性民居空间意象,通过院落加小庭院及近人尺度的塑造,模糊了建筑的边界(融)。空间语汇在功能及其自在形式的共同经营下,形成存在的逻辑支点,让视觉语境呈现出不经意间的恬淡与静默的充实,以及空间构成上能指与所指的合理张力。
[ 氛围演化:制造场所片断 ]
“金色田野”——从田野景观看疾病防控研究中心
“满园春色藏不住”——办公楼内院自然环境相融
行政办公入口古典园林意境
搂空的青花与垒叠的石头墙
川西传统老屋自古孕育了一套触境生情的氛围生产系统。以“满园春色藏不住”、“金色田野”等诗句生产场景,以物候、自然树木与建筑材料共同配置生产氛围,营造一种悠远、宁静与回味的诗学意向,再续这一建造传统的前世今生。这些是人性的、工匠的、风景的断片,它们在以建构的方式传达品质的同时,更激活着身体的敏感。同时不同的功能组生产不同的场景氛围,如研究组团的诗情画意般的思考场景,与后勤服务区组团的生活性等。
[ 技术性与经济性 ]
利用场地内旧民宅弃砖加再生砖作隔声景观围墙
坡屋顶的挑檐导风和被动式保温通风吊顶
道路及硬质铺装透水材料的运用解决雨水回渗
跌落的雨水回收池
雨水调蓄并收集作中水利用
地源热泵系统解决部分空调负荷
采用绿色技术
针对项目的绿色建筑要求,项目中采用了多种适宜的绿色环保措施和技术。项目设计贯彻“全寿命周期”内资源消耗最小的绿色建筑理念,贯穿设计全过程对技术的合理选用,其适宜性与经济性基于以下四点原则:1.在地性,即以建筑所在基地的环境和资源为思考前提,综合分析既有可利用资源合理使用;2.被动式优先,主动式作为补充,关注可循环;3.可持续性,即经济性不局限于设计与建造阶段,而是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投入和产出;4.技术的运用与维护,需兼顾行为学层面的直接与便捷。
[ 图纸 ]
主持建筑师:钱方
项目组:茅锋 刘磊 胡佳 刘晓伟 袁野
结构:吴小宾 熊耀清
电气:李先进 何海波
暖通:戎向阳 杨玲 陈英杰
给排水:李波 杜欣
景观:朱新华
建筑经济:张庆
施工单位: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存在建筑,钱方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前方工作室所有
欢迎各类媒体合作,请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